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“这场下聘宴真是热闹。”商梓姝和商名姝一样爱看热闹,回程的路上商梓姝兴奋依旧,“把姚氏族人想吃绝户的嘴脸当众解开,大快人心!”
“姚家这事处处蹊跷。”商文姝也觉得快意,商氏和姚氏一样,姚氏有子羸弱,商氏无子,“若是我们家也能闹上一出绝了他们的心思多好。”
“长姐莫要痴人说梦话。”商梓姝下意识呛声,呛完又想到那日闹得不愉快,忙找补,“我是说我们与姚家不同,姚族长与姚老太太是亲叔嫂,我们商氏族长不出自这一房,且他们的心思又格外阴暗……”
“二姐说得是,时机未到。”商名姝认可商梓姝的话,“姚家今日能大获全胜又全身而退,一是族长偏向姚老太太,二是姚家药材营生,当家人需得懂药材,否则与各地药农和买家往来易亏大钱。三则,他们遇上好时机。”
商名姝没有说商氏族人更城府更深,她就是这样,哪怕是面对亲姐妹,也不会轻易话落于柄,不过商氏族人也不都是阴毒贪婪之辈,若非如此,商家此时也不会活得这么轻松。
在商名姝幼时,大家都全心信赖父亲,同心协力,才有香茗斋的今日。
是从确定商进樑无子开始,有些人心思活络。又有人挑拨,才导致如今面上过得去,背地里无时无刻不防备的局面。
族长不是出自于他们这一房,心有偏颇,却没有妨害他们之心。不过是瞧着族里各房因商进樑家业明争暗斗,闹得各房心生隔阂,几次三番要商进樑过继,是希望早些有个定论,以免继续争夺下去,以后整个家族一摊散沙,反目成仇。
看明白这些,商名姝从没有怨过族长。
商进樑为何不早早对外宣称要留女招赘,也是对女儿的一番维护之心,以免有人将对家族的算计,对他的算计落到几个女儿身上。
她猜测,等她们相继成婚后,商进樑才会有决断,正好他现在身子还硬朗,压制得了族人。
商文姝听后长叹一口气,将不愉的话茬揭过,继续探讨姚林两家的事:“姚家之事,我诸多没看明白。那道士真是姚三郎找来?目的是为破坏两家定亲?为何?姚大郎不与林娘子定亲,也会与旁人定亲啊?他能一直阻拦?”
“或许娶旁人不用半副身家?”商梓姝回答。
“可姚老太太说那是坊间造谣,他们先前从未有这个打算。”商文姝摇头,“姚氏把林家的下聘宴当着这么多人的面闹得如此难堪,姚氏若不补偿,两家必结仇。”
“凡事从得益者去想,必有所得。”商梓姝眼珠一转,“此事得益者是林家。”
商文姝不认可:“林家又怎知闹得如此难堪,姚家会如愿补偿?姚家舍了这门亲事,与林氏结仇又如何?林家如何做了又栽赃在姚三郎身上?那枚金钱是姚三郎所有。”
林家是得益者没错,可风险太大,一个不慎林娘子都要没脸活,用亲生女儿和林氏的颜面去谋算姚家不确定的补偿,站在行商者的立场,商文姝也不认为林氏会如此。
林员外不见得多仁义,却也不是这等阴损鼠辈。
商梓姝听后陷入沉思:“难道是姚老太太?”
她说着认真分析:“姚老太太苦姚氏族人贪婪久已,养在膝下的姚宗添让她抓不住大错,族中人定不允许她轻易舍去。经此一事,她将姚宗添驱逐,族里人也不敢置喙,有姚宗添这么一个先例,族里在姚宗巳活着的时候必不会再劝姚老太太过继。
且今日姚老太太说得是姚大郎与林娘子无子才会将家业分林氏一半,倘若他们有子,这家业不还是姚家?老太太没损失多少,倒是把贪婪姚氏族人剥离。”
商文姝觉得有理,心里又觉得姚老太太不是这样的人。
商名姝左右看看两位姐姐,忍不住出声:“为何不是姚大郎呢?”
商文姝想到姚宗巳那病歪歪的柔弱模样,下意识想否定。
商梓姝恍然大悟:“是啊,他比老太君更有可能,他可是亲口承认是他担忧有人偷庚帖,放了一份假的!”
商梓姝还想起商名姝去浮丘观为他们二人牵线的事情,这事儿她不好对商文姝说,但拨云见日,她全部想明白了:“姚大郎要娶林娘子,林员外为何同意?林员外家资不菲,林娘子又有贤名在外,一手缂丝织法就连江南织娘都逊色,百家求的好娘子。
林员外没得好处,绝不会将林娘子嫁给姚大郎。定是姚大郎许林员外以利,才使得林员外松口。可他若将姚氏一半资产允诺娶林娘子,姚老太太不会允,姚氏族人不会应。
便是他使计得偿所愿,林娘子入门也会惹得整个姚家不满。姚氏一半资产定是他刻意宣扬出去,姚宗添岂能应允?自然要阻拦他娶林娘子。
姚宗巳严防死守只在庚帖留条口子,只等姚宗添上钩,他能轻易拿到姚宗添的金钱。姚宗添自以为抓住姚宗巳的把柄,私底下揭露,姚宗巳乃是姚老太太唯一的至亲,一句情难自禁就能轻飘飘揭过。
他才派人大闹下聘日,目的是让姚老太太众目睽睽之下无法维护姚宗巳,让姚宗巳彻底得罪林家,有这一出,姚宗巳无法再娶到门当户对的妻子,姚老太太还要给足他们好处安抚他们,林家也不敢真要所谓的半个姚家……”
一切都说得通,螳螂捕蝉黄雀在后,姚宗添自以为是彻底击垮甚至气死姚宗巳的妙计,成为姚宗巳瓮中捉鳖的局,姚宗添自己才是那只身败名裂的鳖。
“这姚大郎好深的城府。”商文姝听得一愣一愣。
“他若没这点本事,只怕活不到今日。”商梓姝挺赞赏姚宗巳的能耐。
他布局没错,可姚宗添一房人但凡顾及一点手足之情,都不会闹到这个地步。
姚林两家的事情在府城被人津津乐道一日,就被文人雅集冲淡。